4.讲解演示法讲解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和运用直观教具把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加以说明和解释,以帮助幼儿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一种数学方法。例如,教师边演示贴绒教具小兔边讲解:"草地上有3只小兔,又跑来了1只,3只小兔添上1只小兔是几只小兔呢?"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了数形成的过程。可见,讲解演示法能通过教师的语言和直观教具的演示,讲清楚基本数学知识,引导幼儿分析、抽象、概括数学经验。它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一种传统方法。当幼儿在学习一些不易理解的新内容或某个难点时,适当地讲解演示,可以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启发思路,使幼儿获得科学的系统的知识和分析、推理的方法。但是,在使用讲解演示法这种方法时,应避免以教师为中心,努力做到:
(1)讲解突出重点,且语言简练、直观,启发性强。
(2)教具新颖,形式多样(但不宜新奇、太多,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教具演示应与语言讲解良好地结合。
(3)讲解演示法应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5.寻找法寻找法是让幼儿从自身及周围生活环境和事物中寻找数、量、形及其关系,或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按数、形要求寻找相应数量的实物的一种方法。
该种方法从寻找的范围或途径划分,经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1)从自身寻找。如让小班幼儿找一找,自己身上哪些东西有2个。
(2)从已准备好的活动环境中去寻找。比如,教师在活动前在教室中预先布置好各种长方体的物体,然后让大班幼儿在教室中去找找哪些东西是长方体的?
(3)从自然环境中去寻找。
(4)从记忆表象中去寻找。这是一种运用记忆表象的间接寻找方法。例如,在幼儿学习"球体"后,让幼儿想一想,你以前看到的哪些东西是球体?
6.类推法类推法是指让幼儿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出未知的知识的一种方法。正确运用这种方法,则要求幼儿能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中发现规律(在教师指导下),并在类似的情景、问题中去运用这些规律。例如,数的组成的教学,在学习一些较大数字的组成时,一般都采用此法。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虽然有些教育内容具有较典型的方法使用上的规定性,但我们主张,在各种类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第三节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从课程(狭义)层面来分析,包括目标系统的设计,内容系统的设计(与目标层次相应的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组织途径及活动方式、方法的设计,等等。这里主要谈谈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微观设计及其实施指导。
一、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和指导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是指以幼儿智慧运算结构和数学知识结构相互适应为原则而设计、组织的数学活动。这种活动能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实物、教具、材料、同伴和教师发生相互作用,从中习得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和知识,并在活动中萌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
每一个数学操作活动,一般都由六个要素组成,即目标、材料、规则、形式、指导和评价。因此,教师在设计时,应紧扣这六个要素,设计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操作活动来。
1.目标。是指某一数学操作活动所要实现的预期目的。目标应适宜而具体,并直接指向幼儿能获得的数学知识(经验)和技能,直接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
2.材料。是指幼儿操作的工具和材料。包括实物、图片、印章、示范性材料、工具性材料和操作作业单等。:其具体要求是:
(1)材料要充分,要充分满足幼儿反复练习的需要。
(2)同一类活动的材料要有实物、图片、符号三个层次,以适应或引导幼儿从动作一形象一符号的逻辑思维的逐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