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帮助幼儿学习分类方法,使幼儿能在一组物体中,按照事物的一个或两个特征挑选出有关物体;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将给予的一组物体进行分类;能以自己规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帮助幼儿学习测量的方法,使幼儿能以粗略的方法(目测或感知)和非正式量具(如木棍、绳子等)测量物体;学习以正式量具(如尺、温度计)测量物体。
(4)帮助幼儿学习思考的方法,学习对周围物质世界(有生命物质和无生命物质)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演绎等的方法,培养思考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
(5)帮助幼儿学习使用工具进行操作,制作小科技产品。
(6)帮助幼儿学会以语言、手姿、体态、绘画、塑造等手段,表达、交流科学探索活动的发展、获得的经验和问题、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和态度。
3.科学的情感和态度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和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1)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新异刺激产生惊疑,作出积极的反应,并能集中注意力,感知、观察和操作刺激物,提出问题,寻求有关信息和答案。
(2)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和科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喜欢观察和探索自然界,积极参与科学活动,谈论有关自然界的现象和科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愉悦的情绪。
(3)培养幼儿关心自然界,爱护、保护动植物和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态度和行为。
(三)各年龄段幼儿科学教育目标1.小班(3~4岁)(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并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
(2)引导幼儿观察常见的个别动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特征,初步了解它们与人、环境的关系。
(3)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个别人造物品的特征及其用途。
(4)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学会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从一组物体中挑选出物体,归人一类;学会通过观察知道物体数量的差别(如许多花,一朵花,三只小蝌蚪等),能以词汇或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与成人或同伴交流。
(5)使幼儿乐意参加科学活动,喜爱动植物,注意周围的自然环境。
2.中班(1)帮助幼儿了解四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观察简单的理化现象,获取感性经验。
(2)帮助幼儿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有生命物质、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个别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惯。
(3)引导幼儿了解周围生活中的某些科学产品及其与人们的关系。
(4)帮助幼儿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发展观察力;学会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学习运用简单的工具(如绳子、棍子等非正式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并能与成人、同伴交流。
(5)使幼儿能主动参加科学活动,喜欢探索周围自然界,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的自然环境。
3.大班(1)帮助幼儿获取有关季节与人类、动植物、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的初步概念,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理化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各种环境中的动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介绍环境污染的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3)介绍幼儿能理解的或能看见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产品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4)使幼儿能够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学习观察的方法,发展观察力;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学习使用正式量具(尺、温度计)进行测量,并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能以语言与成人或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探索过程和方法,表达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