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游戏中按照规则迅速调动个入已有语言经验编码,并进行迅速的语言表达。
(四)早期阅读活动的阶段目标1.小班(1)喜欢看书,知道看书的基本方法,能初步看懂单幅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
(2)能用口头语言将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开始感觉语言和其他符号的转换关系。
(3)对文字感兴趣,能在成人的启发下认读最简单的文字。
(4)在活动中以描画图形的方式练习基本笔划。
2.中班(1)能仔细观察图画书画面的人物细节,看懂单页多幅的儿童图 画书的内容,增强预知故事情节发展和结局的能力。
(2)懂得爱护图书,知道图书的构成,有兴趣模仿制作图画、图 书。
(3)在阅读过程中初步了解汉字的由来和简单的汉字认读的规 律,并有主动探索汉字的愿望。
(4)喜欢描画图形,尝试用有趣的方式练习汉字的基本笔划。
3.大班(1)能与同伴合作制作图画书,进一步了解图画书的构成。
(2)知道图画书画面与文字的对应关系,开始有兴趣阅读图画书中的简单文字。
(3)积极学认常见的汉字,进一步了解汉字认读的规律,提高观察摹拟的能力,并能注意在生活中运用已获得的书面语言。
(4)掌握基本的书写姿势,在有趣的图形练习中做好写字的准备。
(五)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阶段目标1.小班(1)喜欢欣赏文学作品,愿意参加文学活动,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兴趣。
(2)能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知道童话故事、诗歌和散文是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3)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内容或画面情景,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伤口的理解。
(4)在文学伤口原有基础上扩展想像,仿编诗歌、散文中的一句或续编故事结尾。
2.中班(1)喜欢欣赏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主动积极地参加文学活动。
(2)知道文学作品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的不同,进一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3)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情感基调,能运用较恰当的语言、动作、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理解。
(4)能根据文学伤口提供的线索,扩展想象,仿编或续编-个情节或一个画面。
3.大班(1)乐意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在文学活动中积累文学语言,并尝试在适当场合运用。
(2)在理解文学作品人物、情节或画面情景的基础上,学习理解作品的主题或感受作品的情感脉络。
(3)初步感知文学作品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开始接触文学作品的艺术语言构成方式。
(4)依据文学作品提供的想像线索,联系个人已有经验扩展想像,并创造性地进行表述。
第四章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第一节 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逻辑准备及特点数学是研究现实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所谓数学知识,究其实质,是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的逻辑知识。皮亚杰曾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即物理知识、逻辑数理知识和社会知识。所谓社会知识,就是依靠社会传递而获得的知识。所谓物理知识,是指有关事物本身性质的知识,如橘子的大小、颜色、酸甜等等。儿童要获得这两种知识,只需通过直接作用于物体的动作(看一看、尝-尝)就可以发现了。因此,物理知识来源于对事物本身的直接的抽象,皮亚杰称之为"简单抽象"。逻辑数理知识则不同,它不是关于事物本身性质的知识,不能通过个别的动作直接获得。它所依赖的是作用于物体的一系列动作之间的协调,以及对这种动作协调的抽象,皮亚杰称之为"反省抽象"。反省抽象所反映的不是事物本身的性质,而是事物之间的关系。数学知识就是一种典型的逻辑数理知识。比如,5只橘子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它是对一堆橘子的数量特征的抽象,与橘子的大小、颜色、酸甜无关,也与它们的排列方式无关;组成5个橘子中的每一个橘子,都不具有"5"的性质;相反,"5"这一数量属性也不存在于任何一个橘子中,而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它们构成了一个数量为"5"的整体。儿童对于这一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直接的感知,而是通过一系列动作的协调。具体说,就是"点"的动作和"数"的动作之间的协调。首先,他必须使手点的动作和口数的动作相对应;其次,是序的协调,他口中数的数应该是有序的,而点物的动作也应该是连续而有序的,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最后,他还要将所有的动作合在一起,才能得到物体的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