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讲解示范。引导幼儿学习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讲解的语言要简练,富有百发性,示范动作要清楚,让幼儿能掌握本次活动的基本技能。在讲解示范中,教师应注意为幼儿留下宝贵的思维空间,不局限幼儿的创作。
3.交代本次活动的具体要求。在幼儿创作前,教师要向幼儿明确地提出一些要求,以便幼儿能够准确明了地去描绘。一般包括交代绘画程序。如小班活动"草地上的鲜花",教师要求的作画顺序是在纸上用蜡笔画好草地--一用手指蘸水粉颜料点画鲜花;提醒技能要求,如色彩搭配、合理布局、均匀涂色等;提醒养成好的习惯,如正确使用工具、专心作业、爱惜作品等。以上几方面的要求在实际运用时,应根据本次活动的特点,所使用工具材料的不同,以及幼儿实际水平等灵活地有侧重地提出。
创作引导在绘画活动中是最关键的环节。要求教师仔细推敲,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相应的效果,留下大量的充足的时间供幼儿进行绘画创作。
(二)作业辅导包括如何构思、如何造型、如何使用色彩、如何构图等几方面的内容。教师在了解每位幼儿构思、造型、色彩、构图几方面不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针对每位幼儿的特点采用分层指导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让每位幼儿在自己原有的发展水平上再向前一步。
(三)作品评价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态度、标准,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影响幼儿对作品的态度和对美的鉴赏能力。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即符合同龄幼儿的一般水平,有童趣,有一定的艺术性(表现为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快,内容丰富、充实)。
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结合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幼儿的作品。
在组织作品评价时,小班幼儿作品可以教师评价为主,中大班幼儿作品可采取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评价的标准慢慢教给幼儿,并帮助他们学习积极地评价同伴的绘画作品。幼儿自身评价与相互评价,不仅有利于其评价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其社会性的发展。
二、手工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幼儿手工的发展与绘画的发展,既有共同的方面,又有独特的地方,教师在设计与指导中,应遵循其发展的年龄特征和手工工具、材料本身的特点,真正发挥手工活动的作用。
(一)泥工教育活动过程的设计与指导1.导入活动。明确所要制作的形象,激起幼儿创作表现的愿望。教师引导幼儿直接感知或回忆,提取相关的经验,帮助幼儿分析所要制作的事物的外形特征。
2.讲解示范。引导幼儿学习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教师的指导各有侧重。小班幼儿刚开始接触泥工活动时,要让幼儿玩泥,体验泥的柔软、可塑性,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用团、搓、压的技能,塑造一些幼儿熟悉的外形简单、容易表现的物体。如"元宵"、"饼干''等。在泥工塑造技能学习方面,教师要边示范、边讲解,让幼儿跟着教师的动作模仿。中、大班幼儿进一步学习分泥、连接、捏边、砌合、抻拉等技能,老师应重点示范所学的技能。
3.作业辅导。采用巡回指导、分层指导的方法。
4.评价作品。以积极鼓励为主,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重点指导幼儿评价是否按照技能的要求塑造的。
在泥工制作活动中,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操作时卷起长袖,随时将泥块放在泥工板上,以免弄脏桌面等。
(二)纸工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纸工包括粘贴、撕贴、折纸、剪纸等。
导人活动、作业辅导、评价作品同泥工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讲解示范:
1.粘贴粘贴是幼儿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规则的或不规则的纸,粘贴出某种形象<形象轮廊可以是教师画好的),或经过想像粘贴成自己喜欢的作品。前者较为简单,一般在小班进行,重点指导幼儿如何用浆糊涂抹;后者可在中、大班进行,重点启发构思主题,展开丰富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