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101)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05日 18:21:35

  二、世界流行的儿童音乐教育流派简介近代一些作曲家、音乐家热心于教育事业,创立了各自的早期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在世界上形成不同的音乐教学体系,并且在专门的机构或幼托场所进行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几种主要的教育体系作一介绍。

  (一)奥尔夫体系奥尔夫是西德作曲家、戏剧家兼音乐教育家,他强调节奏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其建立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中,他提出"节奏第一"的观点,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他主张把音乐、语言和动作的节奏结合起来训练,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奥尔夫创作了整套的节奏乐曲,其中采用了明显的对比节奏和不同节奏的变化。同时,创造了与之配套的新型打击乐器,分演奏旋律与和弦节奏、音色效果两类。他认为打击乐突出节奏,音色鲜明有特点,无指法负担,有利于儿童即兴创作。

  奥尔夫提倡在教孩子演奏打击乐器时,要重视发展其灵活性和创造性、即学演奏和协助演奏的能力。他认为,儿童对节奏的反应是自然的。儿童对演奏练习十分感兴趣,能容易记住各种节奏类型。

  奥尔夫教学法在我国部分城市进行过实验性研究。

  (二)达尔克罗兹厂系达尔克罗兹是瑞土作曲家,儿童教育家。其教学法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即身体动作,听觉训练,钢琴上的即兴演奏。

  达尔克罗兹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在钢琴上即兴演奏,儿童仔细听、分辨,感觉音乐的基本要素,同时身体随音乐做相应的动作,用动作解释音乐,动作与音乐协调一致。这种身体动作充满着生命的节律与动感之美,故达尔克罗兹的教学体系被称作"体态律动学"。

  达氏还主张要多给幼儿听音乐,让儿童积累音乐感性经验,丰富音乐表象。他认为,在音乐伴随下让儿童根据音乐的变化用身体作出相应的协调的动作反应,可以使儿童更好地感受音乐,发展其有意识的音乐感受力。例如,用走这一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走动、步履沉重地走、轻轻地走、快速走、慢慢走、静立,从而用身体动作感受动作丰富的音乐内容。

  达氏的体态律动学教学面甚广,适用于幼儿、小学生和舞蹈专业的学生。

  (三)柯达伊体系柯达伊是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的体系是采用基本上运用儿童嗓音的方法。他主张儿童的音乐教育应从他们创作自己的音乐开始。

  柯达伊根据儿童发声的能力和特点编排音乐课的学习顺序,重视唱歌教学,主张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学习音乐。例如,四分音符走步的速度,八分音符=跑步的速度。

  柯达伊主张用音调唱名法向儿童介绍明确的调式音阶,以不同的手势动作表示音阶中每一个音高的位置,指出音调的上升和下降,再深化为用身体的动作和手势表现旋律的动向。

  柯达伊认为,儿童音乐应源于优秀的民间音乐、儿歌、音乐游戏。他编写了用民间音乐改编的"五声音阶"的简单歌曲和歌曲游戏,帮助儿童掌握音乐的各种要素。

  (四)铃木体系铃本镇一是日本着名的音乐家,儿童音乐教育家。铃本的教学理论是"母语教学法",即给孩子创设像母语环境那样的音乐环境。他认为幼儿最初学习音乐不是读谱,而是用耳朵听。通过反复不断地听,熟悉所要学习的音乐作品。

  铃本体系的教学包括六个步骤:

  ①接触生活周围的音乐环境。

  ②模仿。

  ③鼓励,即老师、家长的表扬,以增加练习和积极性。

  ④重复,即再练习。

  ⑤增加,指扩大音乐范围。

  ⑥改进和完善,指复习、巩固和不断提高。

  铃木认为,母亲(或父母)在学习中起重要的作用。可先由母亲学习演奏小提琴,让孩子在家中看和听母亲的演奏,然后由孩子自己重复听熟悉了的音乐,由此开始学习小提琴的起步。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