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提问"理发店内的阿姨、叔叔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二)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观察对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分析的一种方法。包括描述观察和抽样观察。
1.描述观察--轶事记录轶事记录是观察者对可以表现幼儿个性或某个方面发展的有价值、有意义的行为情况所做的记录。轶事记录不受观察时间、地点的限制,凭借文字描述就可记录到幼儿的特定动作和行为或某件事。此法运用起来简单方便,可以为评价提供有意义的资料和客观依据。
做好轶事记录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轶事记录力求真实,不可将记录者的意见、解释和事实混淆,避免使用带有主观性的词。
(2)记录要及时、准确、具体,要将被观察者的行为、言语、周围情景详细记录,并注意记录的完整性。
(3)记录材料要妥善保存,并尽可能根据被记录者的背景信息作出。
例3:观察对象:帆帆(男) 3岁6个月;静静(女) 3岁8个月观察者:本班教师观察时间:1998年10月16日观察地点:小班活动室帆帆和静静午睡后起床,已穿好衣裤,拖着鞋子来到活动室坐下(紧邻)。帆帆说:"夏天,我爸爸带我去海边玩玩,风可大了。"静静低头在弄鞋袢,没作声。一会儿,突然说:"爸爸带我到上海去玩的。"上海的玩具店门口有滑梯,我玩了好长时间。"帆帆看看她,没作答。
2.抽样观察抽样观察是观察者根据一定的标准,抽取一定的幼儿来进行观察、记录和研究,从而获得对幼儿行为了解的方法。这种观察要求观察者事先做好周密的计划与准备,观察结果也有较强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常用的抽样观察包括时间抽样和事件抽样。
(1)时间抽样观察。是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观察记录预选行为是否实现的方法。它适用于以下条件:一是孩子经常出现的行为;二是容易被观察到的外露行为。
研究者必须首先对有关概念作出明确的含义解释,使其他人对这些概念有共同一致的理解。同时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在运用时间抽样法进行观察之前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①根据观察目的确定要记录的信息,即幼儿会发生的一些特定行为。
②确定每一观察单元的时间区间。时间区间的长短、间隔及数量多少,因研究目的而定,但主要准则是保证时间样本的代表性。
③事先详细制订好记录表格,并对表格中有关行为类型作出具体的规定和详细的描述。
例4: 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表儿童姓名10:0010:1010:2010:3010:40总计KSKSKSKSKSKS观察说明:
·在10:00到10:40分的游戏活动时间内,每10分钟观察幼儿30秒钟。
·记录幼儿在这30秒钟内出现的攻击行为(K为口头攻击,S为身体攻击)。
观察内容:在幼儿自由游戏的40分钟内,对全班幼儿每隔10分钟观察30秒钟,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分口头攻击和身体(动作)攻击。观察记录表格事先准备好。
(2)事件抽样观察。这是抽样观察并记录某种特定的事件的方法。评价者事先应明确观察的目的,选择所要观察的行为,确立观察的时间、地点,确立记录的项目并设计出方便应用的记录表格。
例5: 幼儿"问题言语"发生记录表幼儿姓名年龄性别问题言语持续时间开始原因过 程结 果背景情况观察目的:幼儿"问题言语"的发生。
观察内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从问题言语发生开始,记录时间,在记录表上填写相应的情况。
以上几种观察幼儿活动的方法,可使评价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察内容、提供的多种信息,去系统评价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和教育活动的全部,以及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和方法;评价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情感和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个别幼儿发展的水平等等,以改进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