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机构性幼儿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分析家庭教育活动。其主要特征是:由儿童的法定监护人、养护人或其他亲属承担,具有非定时性、个别性、随意性、偶然性和无规定性等特点。
在机构性幼儿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分析幼儿园教育活动。它的主要特点是:由幼儿园进行,由专职幼教工作者承担,具有社会目的性、计划性、集体性(并不排除个别性)、定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等特点。
作为幼儿教育活动的两种主要类型,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密切联系,共同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二、幼儿活动与幼儿教育活动的关系(一)幼儿的活动不都是教育活动凡是教育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但幼儿的有些活动由于不具备这种特征,因而不是教育活动。例如,幼儿内部的生理活动,一般不被幼儿意识到,因而它不是教育活动。再如,幼儿的自发活动是幼儿普遍具有,且也是经常发生的活动,但这种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至少没有教育目的)。因此,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活动。
(二)非教育性活动和教育活动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幼儿的自发活动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活动,但如果教育者能及时发现其教育价值,并随机地加以引导,使活动顺利地进行,则这种自发性活动可纳入个别或集体教育活动的范畴中去,成为真正的教育活动。再如,在幼儿园进行的幼儿游戏活动,如果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过程采取放任的态度,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那么幼儿的游戏活动会因缺乏明确的目的,放任自流,并失去教育活动的真正意义。
(三)幼儿教育活动是幼儿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尽管对幼儿的教育不等于幼儿的发展,但幼儿的发展毕竟离不开对他们的教育;没有对他们的教育就没有他们的良好发展。正如维果茨基所说:儿童的发展是在社会环境和成人的教育影响下逐渐转化的过程,教育与发展是在最复杂的动态的制约关系之中;教育的作用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变"最近发展区"为现有发展区,促进儿童的成熟和发展。
因此,在幼儿的众多活动中,幼儿教育活动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核"部分在漫长的时间里,家庭是承担幼儿教育活动的主体。之后,初步形成了家庭和幼儿园两种主要的幼儿教育活动并列的结构形式。20世纪后,幼儿园教育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到今天,幼儿园教育日成为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并在整个幼教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最能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要求)和辐射作用(向各种形式的幼儿教育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促进各种幼儿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
另外,科学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能使幼儿在认知、情感和态度、动作和技能等诸方面获得最佳的发展速度和最大的发展潜能。因此,重视幼儿园教育活动,研究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规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幼儿活动和幼儿教育活动的一般特征。但幼儿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及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性和计划性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在专门的社会幼教机构中,由社会培养和指派的专职幼教人员实施的幼儿教育活动,它体现了国家或阶级的意志和要求,是一种依据社会需要来培养人的社会教育活动。因此,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性,并由此约定这种教育活动具有极强的规定性、组织性和计划性。这一特点,使幼儿园教育活动不仅与家庭教育不同,而且与其他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也有明显的质的区别。
(二)幼儿教育活动不仅重视幼儿的主体性,而且也重视教师的主导性幼儿园教育活动重视幼儿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活动中真正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