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行为评价法行为评价法是指对幼儿符合社会言行的表现给予褒贬判断,从而使幼儿受到教育。行为评价法可分为肯定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前者对幼儿社会性言行有着强化作用,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亲社会的言行出现;后者对幼儿社会性言行有负强化作用,能纠正和制止幼儿不良的社会行为和后果。无论采用哪种评价方式,都应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理解幼儿,注意用发展的眼光纵向评价,注意及时评价。
(5)陶冶法陶冶法主要利用人际关系、行为环境、社会风气、情感气氛等来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公德、社会行为和亲社会情感。它包括环境陶冶法和艺术感染法。
①环境陶冶法,即通过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师有意识创设的教育情景,对幼儿进行社会化培养的一种教育方法。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对事物、问题尚未形成积极稳定正确的认识,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教师有必要引导幼儿感受与体验外部环境的熏陶,并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社会性情感、社会习惯得到良好的培养和陶冶。
②艺术感染法,即利用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感染力,渗透幼儿心灵,使幼儿得到心灵的感染与熏陶,激发幼儿的情感,并使之化作行动的一种教育方法。艺术感染法主要运用于社会领域教育的社会文化教育活动中,因为社会文化中的人文景观、文化精品、优秀的艺术作品等,本身就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性。幼儿在学习、观赏中获得了直接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社会情感的激发与培养。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选择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潜力的作品,努力创造机会,让幼儿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与社会性发展有关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2.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1)移情训练法这里的移情,指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位置和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他人的感情和需要。移情训练法是通过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使幼儿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会主动地、"习惯性"地产生理解和分享的教育方法。它在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方法。在移情训练中,教师往往通过让幼儿想象、表演,以及实际地作用于被理解对象的行为等方式,使幼儿介入对被理解对象特殊情绪反应的关心、安慰等过程。这样,一方面强化对特定情绪的理解和分享,另一方面使移情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导出良好的社会行为。如《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中的大班教育活动"他为什么哭?"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教师通过让幼儿观看情景表演展开讨论"小明、小华为什么会哭?"进而提出"你什么时候会哭?""你哭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让幼儿进行回忆、想象,以唤起自己伤心、委屈、不被他人尊重时的情感体验,帮助幼儿理解小明、小华不愉快的感受;接着提出"我们该怎么做?"使幼儿产生愿意关心、帮助别人的社会行为;最后让幼儿分组商量设定情景:"发生了什么事,大家该怎么关心、帮助?结果如何?"以巩固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产生。移情训练的主要途径有"讲故事、续编故事、情景表演、生活情景体验、开展游戏等。
(2)角色扮演法这里所说的角色,指社会中有相应职位、承担一定责任且遵守特定社会规范的个体。角色扮演法即教师创设现实社会中的特定情景,让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出与这一角色一致的且符合这一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并在此过程中感知角色间的关系,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行为经验,从而掌握自己承担的角色所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如《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中的大班活动"我是小记者",也是一个很好的实例。通过让幼儿自己扮演小记者进行采访,知道与人交往时要态度诚恳,使用礼貌用语,提出一些他人感兴趣的问题等。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往往十分投入,故而能够体验到新角色应有的情感,学到相应的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