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观察学习法观察学习法指幼儿通过模式模仿或观察学习,直接学会新的行为模式,获得相应的社会行为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幼儿立即学习新的行为模式,可以激励将隐藏在内心的行为倾向变为外部的实际行动,可以通过对行为模式的模仿,改变、消除或强化个体原有的行为模式。它的核心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学习即幼儿通过观察模仿直接习得新的行为模式;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者--榜样的强化及其引起的行为变化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趋于正强化,避开负强化。即如果学习者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就会增强产生与他人出现相同行为的欲望;如果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则会削弱或抑制产生这种有可能受罚行为的欲望。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教师应根据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和特点选择观察、模仿的内容,还要根据模仿内容所涉及的行为规范,确定强化形式。
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正确选择与灵活运用,从而有效地推动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有力地实现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
第三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通过具体的社会教育活动来实现的。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上课、游戏、劳动等。这里着重探讨有目的有计划地按集体形式组织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步骤,包括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活动内容、拟定活动目标及策划活动过程几个部分。设计则是将以上思考的过程文字化,即写成教案。一份完整的社会教育活动教案,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几个部分。活动的指导则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方式和运用一定的方法实施文案的过程。下面分别阐述。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与拟定具体的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制定最直接的依据是单元目标。单元目标一般是根据总目标、分类目标和阶段目标由本园同年龄班教师一起讨论制定的。通过哪些课题的活动来实施这一目标,也是各班基本统一的。而具体的每个教育活动目标,则需要每位带班教师发挥自己的才能,根据本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包括近来幼儿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具体情况来拟定。一般要考虑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发展几方面的情况。当然,根据具体活动,目标会有所侧重,有的是潜在隐性的。表述时应做到简洁、明了,可操作。如中班活动"我们的国旗"目标的设计,可依据总目标中"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情感……",及分类目标中"引导幼儿感知我国的国名、国旗、国歌、国徽……激发幼儿初步爱祖国的情感",初步制定为"让幼儿知道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培养幼儿初步的尊重国旗、热爱祖国的情感"。这里主要表述为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的目的,社会行为的目标是潜在的,即通过类似主题的活动,幼儿在生活中能做到尊重国旗,升旗时要立正、不讲话,向国旗行注目礼等。这个活动的目标就是幼儿能掌握有关的社会认知,从而激发出初步的社会情感。
二、活动的准备包括物质材料的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社会教育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幼儿社会认知的增加,社会情感的激发及社会行为技能的培养,不是靠教师空口说教就能达到的。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易于幼儿理解和学习。因此,活动的准备在整个活动设计中不是一个辅助的可有可无的部分,而是实现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有力保证。在中班"我们的国旗"活动中需要考虑的准备,包括一面国旗、有关升国旗仪式的资料、图片或录像;当然幼儿如有参加升旗仪式的经验则更好。活动准备中的有些材料是现成的,有些则需要教师进行绘制,有的情景表演准备需要教师事先安排好,保证能为活动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