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课程内容)首先来源于学科。因此,在选择时应考虑数学学科的性质及其内容特点,更应注.意考虑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体现数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启蒙性和可接受性,体现各年龄班数学教育活动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在组织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时,应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在课程层面上分析,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三大方面,各方面的具体内涵可简单图示如下(图5-1):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感知集合1.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进行物体的分类;2.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3.以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数量的相等和不等;4.初步感知集合间的交集、差集关系和包含关系。
(二)10以内的数概念1.10以内的基数(包括数的实际意义、认数、数的守恒、相邻数和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等);2.10以内的序数;3.10以内数的组成;4.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三)10以内的加减运算1.加减法的含义和运算;2.加减法应用题。
(四)认识几何形体1. 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菱形;2.立体图形--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3.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五)量的认识及自然测量1.比较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轻重、容积等量的特征;2.量的正逆排序;3.量的守恒;4.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5.自然测量。
(六)空间与时间概念1.初步认识空间方位--上、下、前、后、左、右、里、外、远、近等;2.空间运动方向--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3.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星期、年、月的名称及顺序;4.认识时钟(长针、短针及其功用,认识整点和半点)。
各年龄班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请参见本章附录三。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途径和方法(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途径1.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进行数学教育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是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十分重要的途径。幼儿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充满了数、量、形的有关知识和内容,利用日常生活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如上下楼梯时,可让幼儿一面走、一面计数阶梯的数量;午餐时,可让幼儿比较一下碗、勺的数量多少。整理玩具或积木时,可启发幼儿思考一下如何分类,等等。同样,在组织幼儿散步、劳动、游览等活动时,均可随机灵活地引导幼儿认识和复习数、形的有关知识,使幼儿知道在自己生活的周围世界中充满了各种数学知识,从而引发他们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各种游戏(或区域)活动中进行数学教育在幼儿生活中的各种游戏(区域)活动,也涉及到大量有关数量、空间、时间、形状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利用游戏也是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如建筑游戏的主要材料--积木正是现实生活中各种形状的再现。幼儿在运用积木搭建各种建筑物和物体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并巩固各种数学知识。运用积木进行的建筑游戏涉及的数学知识,包括了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而这些方面又与分类、排序、数及数量的比较(相等与不等)相联系。幼儿在选择积木、辨认形体、拼搭建筑物的过程中,激活并运用了有关的数学知识,从而起到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再如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己创造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在各种主题的角色游戏中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了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例如,"菜场游戏"中的模仿买卖过程,能帮助幼儿复习数的加减运算;"娃娃家游戏"中布置娃娃家家具,能帮助幼儿运用分类的能力。这些活动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游戏情节中获得了数的经验。总之,寓数学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能使幼儿在自由活动和有趣新奇的游戏体验中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