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使幼儿初步懂得不提无理要求、不无故发脾气的道理。
11.教育幼儿与同伴共同活动时不争夺或独占玩具。
(二)中班1. 使幼儿初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异同。
2.使幼儿初步了解自己的与他人的情绪,初步学会同情和关心他人。
3. 培养幼儿最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幼儿初步懂得不侵犯同伴的道理。
4.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周围主要的社会机构、社区设施,初步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引发幼儿最初步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5.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重大的节日,感受节日的快乐。
6.初步激发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引导幼儿在与同伴或成人交往时,学习使用准确的礼貌用语。
7.引导幼儿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初步学会分享和谦让。
8.引导幼儿了解周围成人的劳动,鼓励幼儿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幼儿初步养成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9.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幼儿初步学会克服困难;鼓励幼儿坚持有始有终地做一件事。
10.引导幼儿初步学会评价自己与同伴,并勇于承认错误、改正缺点。
11.引导幼儿初步养成诚实、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1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我国的民间艺术及传统文化精晶。
(三)大班1.使幼儿初步了解自己的成长和成人为此付出的劳动,激发幼儿爱父母、爱老师及其他长辈的情感。
2.引导幼儿初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学会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方法。
3.引导幼儿了解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初步懂得应为幼儿园做有益的事;培养幼儿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4.引导幼儿主动、准确地使用礼貌用语,以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往。
5.引导幼儿主动照顾、关心中班和小班的小朋友。
6.引导幼儿了解周围的社会生活,初步了解各社会机构成员的劳动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引发幼儿尊敬、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7.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我国的民族,初步了解我国主要的物产,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8.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国家间的友好往来,引发幼儿爱好和平的情感。
9.引导幼儿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初步懂得应向好的榜样学习,激发幼儿初步的爱憎感。
10.使幼儿能遵守各种行为规则,初步学会以规则的要求对照自已或他人的行为;使幼儿喜欢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初步懂得爱惜劳动成果,爱惜公物。
1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初步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及保护自然、社会环境的初步意识。
1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世界着名的人文景观及优秀艺术精晶,培养幼儿对世界文化的兴趣。
四、教育内容幼儿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际关系1. 自己自己的姓名、性别及年龄;眼睛、耳朵的作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在家里及在幼儿园的不同活动;不说谎,不怕困难,遵守规则,说话算数。
2. 同伴及同伴交往同伴的姓名、性别及年龄;同伴的外貌特征;同伴的爱好;同伴的优点和缺点;与同伴愉快地从事共同的活动;与同伴友好地讨论和商量事情;同伴间轮流游戏、阅读、玩玩具;同伴间分享食品、玩具、图书及高兴的事;关心有困难的同伴或比自己小的同伴;能用礼貌的语言与同伴交谈,注意倾听同伴的讲话;与同伴产生矛盾和冲突时会讲道理,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会帮助同伴改正缺点。
3.集体自己所在的小组、班级及幼儿园的名称;小组成员的姓名、性别及年龄;小组长及值日生的姓名及职责;小组经常进行的集体活动;自己小组的优点和不足;班级的环境特点;幼儿园的环境特点;幼儿园其他班级的名称;幼儿园里工作人员的称呼以及他(她)们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