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05日 18:21:35

  3.幼儿内部活动与外部活动的相互关系幼儿的内部和外部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幼儿的生理、心理活动渗透在外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影响和支配外部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幼儿的外部实践活动又是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因此,外部实践活动作为幼儿生理、心理活动交融一体、统合进行的最富有发展价值的综合性活动,是我们研究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

  (二)幼儿外部实践活动的类型幼儿的实践活动,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成不同的类型。

  按照活动对象的特征来划分,幼儿的外部实践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物为对象的实物操作活动;二是以人为对象的人际交往活动。但在幼儿的实际活动中,两者又常常交织在一起进行。因此,通常采用其他分类方法。

  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幼儿一日活动的内容,将幼儿的外部实践活动大致分为四类,即幼儿的生活活动、幼儿的游戏活动、幼儿的学习活动和幼儿的劳动活动。这四类活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在幼儿众多的外部实践活动中,讨论什么是幼儿特有的主导活动,需要明确主导活动的含义。

  所谓主导活动,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1.指在儿童的一日活动中,除满足其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如喝、睡、排泄等)外,发生频率最高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

  2.指活动的发生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与儿童一定的年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必然发生的活动。

  3.指适合并决定儿童身心发展状况的活动。

  根据以上关于主导活动的含义,我们可以看到,判断儿童发展的某一阶段以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自己的主导活动,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主要取决于该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以及儿童活动的现实状况。

  (三)幼儿的活动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处于正常发展的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身心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和需要。因此,也具有相同的主导活动。比如,婴儿期的儿童,不仅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相似,而且其共同的最基本的需要是维持其生命、安全和机体的生长发育。从活动的现实状态看,婴儿与成人的积极交往恰恰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这些需要。因此,交往活动便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先学前期儿童与婴儿相比,不仅身心得到了发展,而且当其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用自己的身体活动去理解和影响周围环境的需要也已经产生。此时,通过自己的操作(虽然有时仍需要成人的帮助)摆弄周围环境中的物体,恰恰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因此,实物活动便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

  儿童进入幼儿期后,游戏便成了他们的主导活动。这是因为:

  1.游戏需要创造一种想像的情境,即游戏具有虚拟性。这是任何一种游戏的属性,也是游戏同其他活动区分开来的标志。婴儿期的儿童还没有想像,先学前期的儿童想像刚刚开始萌芽(2岁左右),因而游戏不可能成为其主导活动。只有到了幼儿期,儿童的无意想像已高度发展,有意想像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这才为游戏的发生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2.到了幼儿期,儿童身体活动的需要,以及理解和影响环境的需要,不仅变得更加强烈,而且社会性交往的需要也变得十分明显。与此同时,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开始呈现表现自己和希望获得成功的需要,且期待成人好评与认可的需要也逐渐出现和不断发展。此时,如果全承先前的活动方式,不仅无法满足他们这些需要,而且也难以实现其自身的发展。因此,扬弃先前的活动方式,并以一种新的更为复杂、高级的活动代替,势在必行。这种活动便是游戏。另外,幼儿期的儿童,掌握及运用实物活动的技能和独立性已得到提高,使得他们与成人之间的协同活动关系开始瓦解,社会模仿性和参与性增强,但角色矛盾强烈,出现了诸多不能立即满足的需要和愿望,最终,这些需要和愿望大多只有通过各种游戏来实现。于是,游戏不仅产生了,而且成了他们的主导活动。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