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54)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05日 18:21:35

  总之,幼儿在感知和辨认形状时,采用了不同的表征形式,既引动作的表征,又有形象和语言符号的表征,而手和眼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儿童对物体形状的更准确的知觉。

  2.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特点幼儿在认识几何形体时,表现出明显的先后顺序。如对平面图形中,首先认识的是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然后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梯形、菱形等;对立体图形的认识顺序是球体、圆柱体、立方体、长方体。而且幼儿在认识立体图形时,易和平面图形相混淆。

  (1)小班。小班幼儿能正确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所以有的幼儿会把圆形说成是"太阳",把三角形说成是"小旗",等等。

  (2)中班。中班幼儿能够正确认识的平面图形更多,如长方形、椭圆形、梯形、菱形等,而且能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角和边的特征),并根据特征比较不同的图形。

  (3)大班。大班幼儿已能够理解一种图形的典型特征,并在头脑中形成某种图形的"标准样式",从而能够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正确判断。大班幼儿还开始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做到能正确命名并知道其基本特征。

  了解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和幼儿数学概念发展的特点,为我们合理科学地组织和实施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节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概述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究的过程。

  2.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是幼儿通过有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积累大量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的过程,也是幼儿主动建构表象水平上的初步数学概念,学习简单的数学方法和技能,发展思维(尤其是逻辑思维)的过程。

  3.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也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体现并规定了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是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依据和准则。只要有了明确的数学教育的目标,才有可能选择相应的数学教育内容;也只要有了明确的数学教育的目标,才能依据目标来评价数学教育的效果。因此,数学教育目标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根据课程目标的层次,我们把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分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四个层次:

  1.课程(领域)目标。这是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总目标,在观念上它涉及认知、情感与态度、动作与技能三个方面(见附录一)。在有的教材中还列出了以不同内容为分类维度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分类目标。

  2.年龄目标。是上述目标在各年龄班的具体化(见附录二)。

  3.单元目标。在时程上是指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学期目标、月目标或周目标。有时候也指围绕某一数学(内容)单元而组织的某一系列活动的目标(有时间的规定性)。

  4.教育活动(行为)目标。通常指某一具体的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单元目标需要教师根据年龄目标,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因此,教材中并未列出。数学教育活动的行为目标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育活动内容来制定。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实现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重要媒介(不是全部媒介),依据内容而设计、实施的一系列数学教育活动,是将目标转化为幼儿发展的中介环节。因此,为幼儿选择的内容是否合适,内容的组织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影响到目标能否实现。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