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
(2)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时,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
(3)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有益的自由活动,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建构过程,突出幼儿在活动中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视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这一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的活动。
(4)教育过程中,由教师的教,转变为面向儿童的学,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向教师更多地关心、了解和指导幼儿。
(5)承认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都得到发展"。
在教育活动中,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承认幼儿是一个脆弱的群体,必须接受成人的保护和教育,教师(包括家长)是幼儿生存、学习、发展等权利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维护者和教育者。
(2)教师是教育环境的主要创设者,在幼儿园丰富的人际环境中,教师是这一人际环境的轴心。在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实施,也需要教师去指导、去促进和调控,包括激发和维持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等。
(3)教师与幼儿在教育过程中互为主客体。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教"的活动的主体,幼儿是被教育的客体;而在同时发生的幼儿"学"的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便成为幼儿活动的客体。但其客体地位不会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影响相互作用质量的关键,它终究代表着国家的意志,始终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教育过程的方向,引导幼儿向着教育活动的目的所要求的方向发展,因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直是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既重视活动过程,又重视活动结果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象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与幼儿主体相对的客体,它主要包括教师客体、教材(教育内容)客体、教育方法客体、环境客体以及同伴客体等等。幼儿园教育活动始终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应"注重活动的过程"。但同时,它也注重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幼儿自身的感知和思维水平上的操作、观察、探索,产生其情感上的激动、惊讶和各种感受,以及行为上的操作和反复练习,并获得感性知识、学习概念,体验不同感受,形成良好的习惯,等等。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重视将"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统一在活动之中。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既重视教育的活动性,又重视活动的教育性《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幼儿园教育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同时又指出,将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等。这表明,幼儿园教育活动又是将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教育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五)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活动不仅活动类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而且活动方式、组织形式等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六)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游戏化的特点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不仅是活动的内容,而且也是活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这符合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的理论。因此,《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七)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所谓"综合性"具有三层含义:
1.幼儿园各类(或各个)教育活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综合构成一个整体,各类或各个教育活动都是整体的一个部分,它们综合发挥作用,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