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歌曲反映了幼儿愉快而有秩序的生活,突出对"钟"这一日常用品的喜爱。歌曲的情绪欢快而生动,旋律平稳、有起伏。教师在设计范唱时,应用偏快的中速,总基调优美、流畅,音色宜明亮。在模仿钟的"嘀嗒"声处,要唱得轻巧、跳跃,敲钟的"当当"声处,要唱得明亮而悠扬。第四乐句的第二小节,速度渐慢,第三小节还原。歌曲的结束音是二分音符,为了突出钟声,可处理成八分音符。
3.设计幼儿歌曲的伴奏和前奏伴奏:
在幼儿学唱新歌时,伴奏要突出旋律,音量不能盖过歌声,一般宜淡不宜浓。应尽量选用艺术性强又简单的伴奏型。注意经常让幼儿不用伴奏演唱,减少幼儿对伴奏的依赖性,培养他们的音准技能。
前奏:歌曲的前奏提示了歌曲的情绪、速度和音高,教师不能随意变化前奏。在运用前奏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前奏帮助幼儿齐唱,可以在前奏的最后一拍加上"唱"字,在幼儿学会接前奏后去掉"唱"字。
第二,没有前奏的歌曲,可以用歌曲的最后一句做前奏。
第三,不用伴奏唱歌时,教师可唱歌曲的第一句,再用呼拍的方式指示幼儿唱歌。二拍子的歌曲呼:"预备,唱";三拍子的歌曲呼:"一、二、唱";四拍子的歌曲呼:"一、二、三、唱"。呼拍要遵守"强拍起唱弱拍呼,弱拍起唱强拍呼"的规则。
(三)唱歌教育活动过程的指导和设计1.教师在介绍歌曲时,要选用多种方法使幼儿对歌曲感兴趣,能够理解歌曲内容。可根据歌曲特点和幼儿水平,灵活选择语言、教具等方法。
教师的范唱决定着幼儿学唱的水平,应注意面对幼儿范唱;范唱要富有感情,精神饱满;用多种方式重复范唱;适当欣赏录音范唱。
2.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1)填充提问法。教师说歌词的前半句,请幼儿填说后半句。如果幼儿回答的具体词有误时,教师应把正确的歌词重复一遍,或让幼儿跟说一遍,以使其熟悉正确的歌词。填充提问法只适合部分歌词齐整的歌曲。
(2)逻辑提问法。指教师按照歌曲内容的逻辑提问,也可以请幼儿自己讲述歌曲内容,然后由教师把幼儿讲述的内容根据歌词组织起来。
(3)直观教具提示法。教师可以选用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图片、玩具、实物等直观教具,配合范唱。生动的教具可以提示、帮助幼儿记住歌词。
(4)节奏朗诵法。教师指导幼儿按照歌曲节奏朗诵歌词,有助于他们记忆歌词和旋律、节奏。配之有节奏的拍手动作,可以使歌词朗朗上口,充满节奏感。这种方式也是一种简单的韵律活动。例如,中班歌曲《颠倒歌》是一首活泼、有趣的歌曲,可以将歌词配上与旋律相应的朗诵节奏。
3.教唱新歌(1)教唱新歌的两种方法①整体教唱法。教师范唱后,幼儿从头至尾学唱整首歌曲。这种教唱方法使幼儿能够感受歌曲完整的艺术形象。运用这一方法,应注意多向幼儿提供欣赏歌曲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幼儿一起唱。这种唱法要求幼儿的记忆、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状态,以促进幼儿学唱的主动性。
②分句教唱法。教师范唱一句,幼儿跟学一句。这种形式比较容易学唱,常用于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乐句。
在实践中,两种形式的方法一般结合运用。其中小班幼儿的理解力较差,歌曲比较短小,故宜以整体教唱法为主。中、大班的幼儿学唱新歌时,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两种方法,在分句教唱后,再将一首歌曲整体教给幼儿,以正确把握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给幼儿初步的唱歌技能教给幼儿初步的唱歌技能,就是让幼儿掌握一些初步的表现手法,使幼儿能有感情地唱歌,能理解、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①呼吸。幼儿唱歌时有呼吸不正确的现象,该吸气的地方不吸气,气息不够时又任意中断词意换气,原因是未能感觉歌曲的结构(乐句、乐段),教师要及时加以纠正。可以在范唱和教唱时,让幼儿感觉歌曲的句、段落结构等,并注意示范正确。也可以做一些游戏性的练习,如闻花香、学汽笛,锻炼幼儿的深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