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109)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05日 18:21:35

  第二种方式:给中班儿童欣赏《啄木鸟》,教师介绍:"今天我给小朋友听一首好听的钢琴曲,名叫《啄木鸟》,认真听,听听音乐里的啄木鸟好像在干什么?"介绍后,也给儿童欣赏两遍音乐。儿童对音乐的解释有:"就像啄木鸟在捉虫子,声音大了(6、7小节),就像捉住了虫子。中间的音乐好像啄木鸟在飞";"我听见啄木鸟在给树治病";"啄木鸟在啄虫子"。有的幼儿说还听见了啄木鸟用嘴啄树的"笃笃、笃笃"声音。

  以上是两个班幼儿不同的反应。显而易见,中班的谈话主题突出,语言简洁,问题明确,幼儿知道听什么,故而能产生与音乐相关的联想和想像,正确地感受了音乐表达的内容,效果较好。大班教师语言过多,分散了幼儿仔细欣赏的注意力,以致仅少数幼儿提到啄木鸟,并无法产生相关的联想。

  (2)运用直观教具,包括实物、玩具、图片和幻灯等。教师在给幼儿初次欣赏音乐时,辅之以直观教具,可以帮助幼儿形象地感受音乐。例如,欣赏二胡曲《赛马》,若配上一幅大草原的背景图,以及牧民、骏马的活动教具,可以诱发幼儿对草原、赛马的无限联想。

  在这一阶段,教师运用语言、教具时都应注意准确、恰当,避免限制幼儿的想像力,或者分散其对欣赏作品的注意力。

  2.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内容是重复欣赏音乐作品,深化审美的效果。要求幼儿在掌握音乐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情绪性质的同时,感受和理解音乐表现手段的表情作用,比较完整、全面地感知音乐作品,并记忆、识别音乐作品的主要音调。

  在重复欣赏音乐作品之前,教师要提出新要求,如欣赏《啄木鸟》,老师可以进一步要求幼儿感知乐曲结构,提问"音乐是不是始终一样的?""开头部分表现啄木鸟做什么?中间部分的音乐怎么样?表现啄木鸟在做什么?"最后一部分的音乐和哪一部分相同?"启发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感受、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是教师指导幼儿欣赏的重点。老师可以启发幼儿主动联想欣赏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内容,结合实际经验感受作品中各种表现手段所表达的感情内容。

  在欣赏具有对比性的音乐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幼儿进行对比,使幼儿区别不同性质的音乐,如》《小鸟的歌》和《大象走》,摇篮曲和圆舞曲等等。对比欣赏也可以在同种作品中进行,如进行曲类:《解放军进行曲》威武雄壮,气势磅礴;《骑兵进行曲》快速而跳跃,有策马向前的气魄;《运动员进行曲》则表现了运动员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的情绪。

  用对比的方法欣赏音乐,可引导幼儿对相同体裁、风格的乐曲进行归类,提高对某一类型乐曲的理性认识。如中、大班幼儿可以对进行曲、摇篮曲、圆舞曲进行归类。掌握这三种乐曲的特点后,幼儿会把这些知识迁移到欣赏新的同类音乐作品上去。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幼儿具有独立、主动地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其音乐素质。

  为了提高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幼儿充分展示在音乐活动中的愉悦心情,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语言、图画和动作等手段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年幼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往往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但可以通过动作和图画来反映。教师应引导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综合表达对音乐内容的认识。教师应设计各种活动,启发幼儿用多种感知觉共同参与欣赏活动,包括听觉、视觉和运动觉等。其中,教师要允许幼儿的动作有较大的自由度和创造性,多鼓励幼儿自己想像、发挥,不强求动作一致,只要求符合音乐的情绪。

  例如,意大利民间音乐《美丽的乡村》(又名《啄木鸟》),结构为a、b、c,每段4句。给中班幼儿欣赏时,提供一张教师设计的结构图。欣赏过程中,将听觉、视觉、动觉几种活动同步进行。

  全曲大致分为三段:⑴一⒃小节、⒄一(23)小节,(24)小节至结束。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