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的集体性是区别于家庭教育的重要特征,也使幼儿园教育活动更多地是以面向全体的方式来进行。然而,个别的差异性却使面向全体的教育难以实现全体儿童的真正发展。因此,只有面向全体和因人施教成为一个教育原则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的两个方面,才能让每个儿童都实现其潜在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发展的可能性。可以说,没有因人施教,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
(4)教育活动的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没有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发展。即使有活动,但没有幼儿自身主动、积极的活动,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为此,教师在组织和实施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时,都应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为幼儿提供多种感性的实践和游戏活动,注重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充分获得发展。
(5)保教合一的原则。
"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德、智、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任务。为此,教师在组织指导任何教育活动时,都应着眼于保育和教育两个方面,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合一。
考虑到一日活动中各部分活动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有必要对组织和指导这些活动时的注意事项作些说明。
2.实施和指导幼儿生活活动的注意事项(1)保证幼儿生活的质量。包括提供合理膳食,保证供应饮水,保证睡眠时间,不限制幼儿大小便,做好防暑降温或防寒保暖工作,确保安全、卫生等。
(2)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3)在生活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开展健康和品德教育或其他教育活动。
详细指导要求,请参见本书第十章有关内容。
3.实施和指导幼儿区域或自选游戏活动的注意事项(1)创设丰富多样的环境和良好的活动条件(包括空间、材料、工具等)。
(2)保证幼儿活动的自主性(自由选择、自由结伴、自由活动等),鼓励幼儿活动的创造性。教师应适时加以指导和引导,但不过多地干预幼儿的活动。
(3)保证幼儿活动的时间,不随意减少或剥夺活动时间。
(4)注意活动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活动区的材料应根据幼儿兴趣与需要的发展及教学内容的变换,适时、适宜地加以更换,并突出功能的多样性和可变性。
(5)从实际出发,建立众人皆知、相对稳定的活动常规。如如何进区活动,如何拿取和收拾活动材料等。
(6)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自然和社会教育资源。做到园内资源合理共享。
详细指导方法和要求等,参见以后各章节有关内容及本书第十一章内容。
4.实施和指导幼儿教学活动的注意事项(1)在教学活动组织实施前,教师应熟悉教学活动计划的全部内容和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必要时,再把活动计划作为一个活动的整体系统来重新加以分析和调整,以确认活动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尤其应该加强对教学活动过程的思考和分析,确认活动过程始终是围绕活动内容和目标来展开的,且活动的形式和方法与活动内容的组合是一种最优化的组合,等等。
(2)保证执行教学活动计划的相对稳定性和灵活性。
一般来说,教学活动计划一旦确定,应严格按照计划来组织、实施和指导。但在教学活动设计时,活动进程中的随机的偶发的因素往往难以估计和预测。因此,教师在具体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时,也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机制及时调整或修正活动过程中的诸要素(包括活动形式、活动方法、指导方式、时间分配,甚至活动内容和活动步骤、顺序等),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每个部分,甚至每一步骤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