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57)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05日 18:21:35

  (1)创造蕴含数学教育目标的良好的操作环境和材料。操作材料最好人手一份,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也能照顾到不同幼儿间的个体差异。

  (2)活动前让幼儿明确操作的顺序和要求,尤其应注意向幼儿传授有关操作的技能和方法,以保证操作活动能顺利有序地进行,达到操作活动的目的。

  (3)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巡回指导,注意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4)积极引导幼儿表达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必要时要帮助幼儿将数学感性经验上升到初步的数学概念。

  2.游戏法游戏法是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各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它是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中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1)操作性数学游戏这类游戏是指让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从中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它也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如小班幼儿学习分类时做的"图形娃娃找家"游戏,即安排三个动物玩具,分别贴上"△"、"□"、"○"的标记,让幼儿把"图形娃娃"送到有相应特征的玩具动物"家"里去。

  (2)情节性数学游戏这类游戏是指有一定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游戏情节的安排来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的游戏活动。如为小班幼儿学习"1和许多"而设计的"猫抓老鼠"游戏,教师、幼儿分别扮"猫妈妈"和"小猫",以游戏口吻要求"小猫"们去抓老鼠,按"猫妈妈"要求抓老鼠,最后"猫妈妈"奖励"小猫"们吃"鱼"。在这一系列情节中,渗透了"1和许多"的数学概念。这类游戏一般以一个主题贯穿整个游戏。教师在设计这类游戏时,应注意情节的安排须有助于幼儿更熟练地掌握数学初步知识,有利于促进幼儿观察力、注意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游戏的过程不宜太新奇,规则不宜太复杂,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3)运动性数学游戏这类游戏是指寓数学概念或知识于体育活动之中的游戏。例如,小班幼儿感知形成集合概念,可以玩"占圈"的体育性游戏;大班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可通过掷飞镖、投沙包、打"保龄球"等运动性游戏,来记录不同数量的投掷结果,根据对投掷结果的归纳来学习数的组成。这类游戏既满足了幼儿好动的天性,又渗透了数学的初步概念。

  (4)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游戏这类游戏主要强调通过不同的感官进行数学学习,强调幼儿对数、形知识的充分感知。例如,在幼儿学习认数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通过看看、听听、摸摸等活动多方面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在学习认识、区别几何图形时,可在"奇妙的口袋"游戏中,通过触摸来感知、区别图形的不同特征。

  (5)数学智力游戏这是一种以发展智力为主要任务的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的游戏。数学智力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让幼儿数"重叠图形"或玩"数学接龙"等游戏就属于数学智力游戏。

  (6)竞赛性游戏竞赛性数学游戏是指带有竞赛性的数学游戏,它更适合于中、大班幼儿。这类游戏不仅适合幼儿的好胜心理,而且有助于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和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比较法比较法是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无论是数的教育还是量的教育,都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比较法可分为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两种方法。前者又可分为"重叠比较法"和"并放比较法",常用于小班和中班来区别两个或两组物体(或两组以上)量或数的差异。非对应比较可分为单排比较或双排比较等,由于容易受到物体排列形式的干扰,因而一般在大班使用。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